A+ A-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潍坊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研究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16 15:44:00

  ◎张梦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同时就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加强能源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等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进一步推动能源转型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潍坊市属于典型的能源消费城市,一次能源消费基本依靠市外供应。新征程上,潍坊需大力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增强能源转型动力活力。

  聚焦非化石能源 实现能源转型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拓展多样化光伏发电开发模式。坚持集散并举,秉承“应建尽建”原则,持续巩固发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创新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环境资源状况发展集中式电站。科学合理利用寿光、昌邑、滨海盐碱滩涂地资源,探索开展源网荷储、多能互补一体化试点。还应积极推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科学布局陆上风电,有序推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快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域布局。

  除风电光伏外,潍坊市部分地区的水能资源富足,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同样对实现能源转型至关重要,比如说潍坊市临朐县的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既可以作为发电厂,又可用于储水,有力支撑了潍坊市新能源发展,显著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在积极推进水电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的原则。对现有水电进行整改时,注重推进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依次积极推动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

  除了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的形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发展其它可再生能源,比如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有序发展。发展生物质能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良好方式,需要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推动相关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在潍坊市的粮食主产区和畜禽养殖集中区统筹规划建设生物天然气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促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化发展。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发挥生物资源的最大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发电。积极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实现地热能和集中供热有机结合。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能,推动海洋能发电在深海开发等领域的应用。

  聚焦新型电力系统 支撑能源转型

  新型电力系统应该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迭代发展,全面推动新型电力技术应用和运行模式创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新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模式。要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增强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同时,为了提高对新能源消纳能力,可以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智能电网环境下的自我响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对于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应该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此外,进一步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结构,推动电网之间柔性可控互联,构建规模合理、分层分区、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提升电网适应新能源的动态稳定水平。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还需要建设智能高效的调度运行体系,探索电力、热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机制,促进协调运行。

  储能技术是新型电网接入新能源的安全保障,也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合理调控大大降低成本,因此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要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发展,合理配置储能规模,改善新能源场站出力特性,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还要优化布局电网侧储能,发挥储能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供电等多重作用。也要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鼓励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等用户侧储能参与系统调峰调频。此外,还应拓宽储能应用场景,推动电化学储能、梯级电站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多元化应用,探索储能聚合利用、共享利用等新模式新业态。以用户为中心,加强共需双向互动,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聚焦节能降碳 完善能源转型

  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落后产能具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显著劣势,比如说钢铁、地炼、焦化、水泥等行业,需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落后产能转型转产。潍坊市一共有37个工业行业大类,应该重点聚焦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施工业行业绿色升级工程。加强工业领域节能和能效提升,深入实施节能监察、节能诊断,推广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动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和能效“领跑者”行动,推进绿色制造。加大实施产业园区节能改造升级,鼓励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努力打造一批零碳、低碳工业园区。加大数字化能耗管控系统应用,提高园区数字化智能水平。

  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推进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清洁能源供应保障。实施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推广商用电炊具、智能家电等设施,提高餐饮服务业、居民生活等终端用能领域电气化水平。

  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能源科普基地作用,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能源领域相关知识,倡导节约用能,全面提升公众对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认知度和应用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深入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大力倡导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出行方式。发展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产品。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等推广机制,鼓励建立家庭用能智慧化管理系统。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