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铸就发展灵魂——北城街道努力绘就乡村文明新画卷
来源:潍坊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1-02-01 14:05:00
近年来,潍坊经济开发区北城街道坚持“强党建引领、凝发展力量、促乡村振兴”,党支部发挥“领头雁”作用,党员示范先行,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和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新农村美丽画卷。
打造主战场,筑牢文明根基
乡风文明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农村基层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最前沿。街道各村将乡村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各村重点工作规划,成立以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乡村文明工作领导小组,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统一思想和认识,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举措。结合各村村情实际,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将每名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联户小组,选择5~6户普通群众作为联系对象,每月采取个别交流、入户走访等方式,当面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逐步构建起“户户到、全覆盖”的服务群众新机制。加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6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20处、高标准农家书屋29处,改扩建室内外场地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体育健身场所、老年活动中心,同时加大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购置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定期播放文明教育宣传片等各类节目,丰富党员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让党员群众随时自我“充电”。在村庄旧村改造以后,为帮助村民留住祖辈生长的印记,西贾庄、郭家楼等党支部牵头建设村史纪念馆,收纳展览了富有传统气息的老物件、老照片百余件,寄托乡愁、承载历史,凝聚村庄发展共识。
培育主力军,增添文明力量
街道注重培育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形成共建共享的新时代乡风文明新风尚。充分运用每月主题党日这一有力载体,开展有关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宣讲,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对本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党员参与情况和党员积分制管理挂钩,充分调动起党员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增强党员服务意识。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党员和妇女等关键群体在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文艺技能和乡土情怀等方面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挖掘和培养一支优秀的乡村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作为拉进干群关系的催化剂和提升群众参与度、满意度的强心针,组建起广场舞队、秧歌队、戏曲队、腰鼓队等民间队伍,用百姓语言、百姓艺术讲述百姓身边故事,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貌。将党员志愿服务融入百姓生活,党员走在前、干在先,在开展文体活动策划、组织协调、通知宣传、现场维护等工作中作表率,切实提升了党员形象和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
把握主旋律,弘扬文明新风
街道上下积极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坚定把握乡风文明建设主旋律。一是以“建新村、育新人、树新风”为目标,各村通过党员入户宣传、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北城生活报》等方式,广泛宣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调动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不断改变生活习惯。二是活跃村民文化生活,以群众口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好传统节日等特殊节点,因时制宜举办文艺汇演、文体比赛,结合实际开展象棋、乒乓球、扑克牌、太极拳、广场舞比赛等多样化的文体活动,打造一批群众文体活动品牌,提升村民的认同感、信任感、依赖感。三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按照“新事新办、一切从简”的原则,党支部带头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提倡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党员带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杜绝黄赌毒,对全体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四是深化道德荣辱教育,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北城好人”“文明卫生户”“最美抗疫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选树“四德”榜样180余名,用身边事教育和感化身边人,传递孝德、行善、助人、诚信的好风气,弘扬社会正能量。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