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激发“小”活力 汇聚大能量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6-08 11:30:21

激发“小”活力  汇聚大能量

——滨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做大战略跨越“分母数”

  你能想象废旧不锈钢像塑料一样成型高精度金属零部件吗?滨海区山东鼎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常瑞祥向记者介绍了一种特殊的工艺,以废旧不锈钢为原料制成超细金属粉末,配以高分子粘结剂制成喂料,可以像塑料一样轻松地注射成形三维形状复杂、任意材料成分、特殊理化性能的金属零部件。该工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领域,列入国家发改委鼓励类产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滨海区努力以越来越多的科技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为做强现代海洋经济、加快由大到强战略跨越提供核心支撑,在推动潍柴、新和成、弘润等航母级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全力培育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做大战略跨越“分母数”,全维度形成创新发展核心竞争优势,为建设高品质海洋经济新区强本固基。

注重科技创新 培育“小巨人”企业

  中小型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而技术创新又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山东鼎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产品陈列室,摆放着几十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形产品,大到汽车零部件,小到五金零件。

  “高端金属粉末属于金属新材料,采用水气雾化法工艺技术生产,可以自由调整材料成分。”常瑞祥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新型的金属粉末加工技术,是一种公认的绿色、高效、低碳、可持续性近净成形制造技术,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异形关键精密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五金、医疗、机械、机床、农机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从金属粉末制备、喂料、模具开发制作等各个环节都是由我们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目前是行业内唯一一家掌握全产业链技术的企业。”常瑞祥说,金属粉末的原料是废钢,通过新技术,废钢不但变废为宝,价值还提升了近40倍,正是这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得他们在全球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自身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掌握核心技术,像鼎成新材料这样的企业,在滨海已成集群之势。

  另一家以新材料崛起的企业山东金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汽车制动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在公司的厂房内,记者看到,各种机器隆隆作响,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检查、包装生产出来的刹车片。

  “我们有自己的产品开发团队和模具车间,新品开发周期为25天。”山东金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长江告诉记者,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刹车片包含10余种新材料,特别是实现相关陶瓷配方核心材料的自主生产,大幅提高了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我们可以做到行驶1000公里后依然不见落灰,并且经过了750℃ 高温测试,安全系数高,达到国际标准。”据周长江介绍,目前公司拥有1600多种型号,被欧美日韩及国产各系车型广泛采用。

  为引导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走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滨海区精准实施中小企业“育苗造林”计划,加大“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等企业培育力度,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

  截至目前,滨海区共有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省“瞪羚”企业8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高成长企业群体正加速集聚。

加大双招双引 壮大产业集群

  日前,坐落于滨海区科技创新园的山东冀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一排排生产设备高效运行着。

  “我们现在这个产品是采煤装备,采用国内先进的整铸生产工艺生产,它的模型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生产,排在国内前列。”山东冀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辉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车间上下满负荷生产,销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0%。

  据了解,该公司自投产以来,仅用半年时间就被纳入国家高新企业,而企业独居特色的3D打印工艺之所以能在短短几个月内从无到有实现“弯道超车”,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据介绍,在落户滨海之前,他们在全国考察了10几个地方,最终选择滨海除了连续稳定的创业发展环境,也得益于滨海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链,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乃至世界主要产煤国,在这些销往各地的设备中,整铸无焊接中部槽是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属于国内首创。”赵辉介绍道,3D打印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不仅具有大规模定制、增加设计自由度、精确的实体复制等优势,而且其效率提高了2/3,成本降低了1/3。

  近年来,滨海区把“双招双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区域经济上档升级。

  同时,按照“明确发展重点、突出龙头带动、拓展产业链条、理顺合作关系”的发展思路,以潍柴海洋动力装备产业园建设为引领,以冀凯科技智能化高效采掘装备产业化等24个在建项目为依托,瞄准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培育引进一批增长带动作用突出的优势企业作为发展引擎,着力打造环渤海地区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集聚化和规模化水平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目前,滨海区装备制造业现涉及40余家企业,拥有3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高质量发展

  “针对员工出行难,高压线优化等问题,包靠我们企业的服务专员、滨海区科技创新园党委书记杨辉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帮我们联系相关部门解决困难。”赵辉告诉记者。

  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今年以来,滨海区从各单位选派315名熟悉经济政策、热心企业发展、善于综合协调的机关干部,深入全区384个“四上”企业和100个重点项目进行包靠服务,落实重大项目开复工政策支持等举措,加快推进海化、潍柴、弘润、新和成等项目和中欧新材料产业园、科创园核心产业区等新落地项目建设,持续膨胀新动能,推动滨海高质量发展。

  日前,滨海区还完善了“一个实施意见、一部指导手册、一本工作台账、一套考核办法”等“四个一”制度体系,为全面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滨海区因地制宜,出台并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对新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成本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部分给予50%补贴,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政策的出台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更提高了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在2020年度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名单中,滨海56家企业上榜。此外,滨海区还统筹全区优势资源,有机融合海洋科技大学园内各高职院校的孵化创业平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园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业孵化器,搭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培育体系,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责任编辑:李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