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坊博物 | 唐代铁佛造像:佛教文化的传世珍宝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09-04 11:28:23

  开栏语

  一件文物,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潍坊,古州名郡,文化绚丽多姿,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璨若星河的文化遗存,是这座古老城市文明记忆的窗口。这些文物既有各个时代中国文物的普遍性特征,又有地域文物的个性表现,是潍坊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物工作精神,让文物“活”起来,服务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潍坊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同步开设“潍坊博物”专栏,通过这个栏目介绍潍坊市现有文物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讲述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让读者领略潍坊文物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唐代铁佛造像:佛教文化的传世珍宝

  潍坊市博物馆有数量丰富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代表着一段历史,都是难得的历史文化珍宝。在博物馆后花园的石刻艺术长廊间,有一尊高3米、宽2米、重约5吨的唐代铁佛格外引人注目。这尊神秘的大铁佛巍然端坐,宽额丰颊,双目微合,面带笑靥,褒衣宽带,衣纹层叠,较为写实,体现了唐代佛像的特点。

  

   唐代铁佛造像全景

  潍坊市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衣可红告诉记者:“这尊铁佛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唐代铁佛中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一尊。该铁佛是国家二级文物,曾供奉于潍县铁佛寺中,后随时代变迁,被深埋地下。上世纪70年代重见天日,庋藏于潍坊市博物馆,堪称潍坊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唐代铁佛造像全景

  尽管佛像下半身已缺失,但站在佛像前,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代铸造艺术的发达和信仰的虔诚。从宗教到信仰,从经济到发展,从文化到传承,这尊历尽沧桑的铁佛,穿越历史的变迁,透射出文化的力量和光芒。

  一座寺与一尊佛的渊源

  “尽管大铁佛并非完好无缺,但丝毫不影响其艺术价值和珍贵程度。”博物馆工作人员王安康介绍说,作为我国发现的唐代铁佛中年代最早、佛体最大的一尊,在当时浇铸出这样的大型铁质佛像难度极大,唐铁佛造像为研究潍坊地区的佛教文化和金属冶炼艺术,提供了翔实有力的证据。

  

  大佛出土后,中外有关专家根据铁佛的面相、服饰、铸造技艺及相关资料,推断其最迟铸造于隋末唐初,面相为雅利安人。远看,铁佛高峻威严,造型艺术优美;近看,铁佛慈祥端坐,美发旋髻,尤其是下颌的三重腮设计体现了唐代典型的审美风格。

  据记载,这尊铁佛是从石佛寺的寺院中出土。石佛寺位于老潍县城南寺前街,老潍县人也把这座寺称为南寺。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出任密州太守,卸任之际曾行经潍州北海县城。突遇风雪,于是便在潍县石佛寺内过了一个除夕夜。当年苏东坡借宿的石佛寺就是今天潍县人口中俗称的南寺。石佛寺是潍县最早最大的佛教圣地,建于北宋咸平二年,明洪武15年开始设立僧会寺,成为了聚居僧众和管理佛教的寺院。

  

   石佛寺旧址

  1591年,寺僧觉清和正强见寺院颓废,决心重修。在潍县知县张问达的主持下,寺院修葺一新。同时,将外地废弃寺庙中一座神秘的大铁佛迁入寺里。铁佛的迁入使这座寺庙名声大振,前来此进香许愿的人络绎不绝。这座寺院也因此由“石佛寺”改名“铁佛寺”。而这座外迁而来的大铁佛,正是市博物馆里陈列的这尊唐代大铁佛。

  “修旧如旧”留住大佛沧桑

  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后来铁佛寺被毁,大铁佛也被埋入地下。直到上世纪70年代,昌潍地区中级法院在原石佛寺遗址上建造办公楼、宿舍楼,开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了这尊已经深埋在地下几百年的大铁佛。

  大铁佛出土后,潍坊市博物馆出面,把它运回到十笏园(原潍坊市博物馆旧址)的后西跨院展出。直到2005年春天,大铁佛才由十笏园迁到市博物馆新馆的石碑石刻长廊内陈列展出。

  2019年,潍坊市博物馆启动了石质、铁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共涵盖98件文物。这件“镇馆之宝”唐代大铁佛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大铁佛出土后第一次进行全面修复。

  

   2019年大铁佛出土后第一次进行全面修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铁佛表面。(资料图片)

  张然是一名“90后”文物修复师,2016年进入潍坊市博物馆主攻青铜器修复,是大铁佛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员之一。“这是自这座大铁佛出土后,第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全面修复。”张然回忆说,唐代大铁佛前后一共修了4个月。当时铁佛长期存在于半露天环境中,表面铁锈锈蚀严重,外层遍布的粉状铁锈用手轻轻一擦就掉,表面存在明显的土锈、开裂、起翘、剥落、裂隙等严重病害。同时,大佛的脸颊、头部和唇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修复过程中,他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清洗、脱盐、脱水、干燥、缓蚀、封护、补配黏接、做旧做色等步骤,在尽量保持大佛原貌的基础上,对存在的病害进行修复。

  

   修复师从清晨工作到傍晚。(资料图片)

  “这尊佛佛体很大,存世时间长,极其珍贵,为了确保在修复过程中不会对铁佛造成损伤,我们的修复过程也是十分谨慎,在大铁佛四周围上了施工防护罩,里面搭着施工架,贴上标签,分区域开展修复工作。”张然说,除了日常维护外,大佛10到15年内不需要再进行大规模修复。

  “修复大铁佛对我个人而言也是难得的工作经历,有了这次大体量的修复经验,在修复小件铁质文物的时候也能得心应手了。”张然说。

  佛前感受穿越历史的“佛光”

  8月24日,家住潍城的市民王曙光先生在市博物馆参观,看到了这尊佛像,颇为感慨。他说小时候去十笏园玩,经常见到这尊大佛,没想到大佛现在陈列在市博物馆,一下子勾起了他童年的记忆,现在才知道大铁佛这么珍贵,有这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潍坊市博物馆资深研究员孙敬明介绍说:“据史料记载,潍坊地区自魏晋南北朝至宋代一直是山东乃至全国最重要的佛教传播区域。潍县古称为北海、潍州,自隋代开皇年间建城开始,遵从礼制王法,城门里方、街区市廛、宗庙衙署规划釐然。虽历经数代重修和建设,一如当年形制。城市方整,建筑众多,历史悠久,且各具特色。其中石佛寺亦曾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明万历十九年曾有《重修铁佛寺记》问世。铁佛的出土对研究潍坊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这尊铁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唐代铁佛中年代最早、佛体最大的一尊,对于研究当时的冶炼铸造工艺和造像审美艺术水平也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潍坊市博物馆馆长黄可说,“这座铁佛是潍坊佛教文化的代表,我们有责任把这座铁佛尽可能地修复好,保护好,让它一代代地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历史。”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伟 文/图

  视频:陈文 康恒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