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北大医疗脑健康助力儿童康复行业建立良性生态

来源:人民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1-10-20 10:05:25

  2021年度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儿童康复产教融合论坛暨‘A-PKU校园杯’儿童康复职业技能大赛数字创新赛道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论坛由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主办,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福祉博览会组委会、北大医疗脑健康承办,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协办。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全国工作处处长胡国强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美香,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霍丽娟,北大医疗脑健康线上事业部总经理杜俐佼等行业专家先后围绕“儿童康复行业的创新探索与数字化发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产教融合策略”“‘A-PKU校园杯’成果回顾”进行主题分享。

  校企协同,破解儿童康复行业“卡脖子”难题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着重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儿童康复从特殊教育机制、救助制度等方面描绘出美好的蓝图。”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全国工作处处长胡国强表示。“一是要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发挥高校等机构特殊教育专业的优势,建设国家和省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从教育机制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角度予以保障。另外,要落实残疾人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合理确定康复救助标准,增加康复服务供给,确保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

  儿童康复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以孤独症群体为例,根据《2020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报告》显示,我国残联在册的孤独症康复人才大约有2万余名,但面对的是300万患孤独症的孩子。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平均每4名患孤独症的孩子就能分配到一名康复师;而在中国,康复师与孤独症儿童患者的比例却是1:143。

  “行业中为什么缺乏专项人才,归结到源头是因为缺专业。缺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缺少能教学的老师。对于老师的培养、对于专业的建设、包括对于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储备,都是整个行业需要去考虑的,国家提倡‘产教融合’,作为企业,我们也应该考虑如何协助高校进行校内实训,如何搭建贴合企业真实上岗、就业环境的实训环境,通过校企协同为人才培养注入源动力。” 北大医疗脑健康线上事业部总经理杜俐佼说。

  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大背景下,儿童康复行业中首个校企联动的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由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联合举办的“A-PKU校园杯”儿童康复职业技能大赛(后文简称‘A-PKU校园杯’),首届大赛在高校师生间引发高度关注讨论,吸引超过100所高校、5000名学子参与。

  数字创新,为儿童康复行业服务增添“智慧”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驱动儿童康复行业专业化、标准化,行业更“智慧”也使大规模、高效率的康复服务成为可能。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霍丽娟表示,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这样的热词已经成为新时期不仅仅是职业教育,而是整个大的教育生态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和新焦点。

  “此次‘A-PKU校园杯’设立数字创新赛道正是在呼应新时代下儿童康复行业发展及相关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想通过增设赛道,让学生提前了解、适应新的数字化模式下机构的运营,包括教学工具、标准如何实施,满足新时代下新的人才标准。”杜俐佼说。

  据悉,此次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特装展上展出的由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联合北大医疗脑健康等单位共同研发“A-PKU”儿童康复数字实训室解决方案,也展示了数字化在高校、儿童康复机构等场景的落地应用,从教学培训、系统支持及设备搭建等维度,为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特教学校及儿童康复机构等提供儿童康复行业人才培养,为行业服务降本提质。

  谈及当下数字化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发展障碍患儿家庭中的推动和普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美香补充道,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进行数字化相关在儿童康复领域的政策制定,规范数字化在行业的发展,而作为家长也不能“一杆子打死”,要逐步接触数字化,电子产品也有可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抓手。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