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在这里,怎“幸福”二字了得!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12-02 11:32:48

  屋外寒风阵阵,室内炭火正旺,温暖如春。这几天,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的180余户困难家庭非常感动:发展中心给他们每斤煤炭补贴0.35元,买1000斤煤炭,除去补贴,个人仅花费600元。这个冬天,热了家里的炕头,暖了他们的心头。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回应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双王城全天候全方位发力,为民无止境,永远在路上,给了老百姓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鼓起老百姓的钱袋

  拿着一百万现金,去寿光城区买楼,卧铺村第一个试水无土栽培西红柿的侯相军靠勤劳发家致富。回首过往,他满怀感恩之情:“从流转土地到修路,从组织蔬菜管理技术培训到打深水井,村党支部和发展中心,以及农业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没有他们引路,我们可能还在受苦受穷呢。”

  

  靠基层党组织的帮助支持和自己的勤劳聪慧,像侯相军这样的许多农民,实现了发家致富。

  双王城位于盐碱地上,农民主要种植棉花、玉米、高粱等传统作物,与寿光其他地方的农民相比,这里的人均纯收入一直在低位徘徊,精准扶贫前,甚至涌现出了像卧铺村这样的“省级贫困村。”

  想办法让老百姓的钱袋鼓起来!双王城依托南木桥村这一无土栽培西红柿发源地,带领农民解放思想,根除小农意识,发展大棚瓜菜产业。许多村庄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陆续实现零的突破,侯相军和另外几个农民就是卧铺村第一批“弃棉种菜”的先行者,目前该村大棚数量已达到了50多个。

  “一年种两茬西红柿,产量7万多公斤,这几年的平均价是每斤两元多钱,一个大棚差不多收入20万元左右吧。”侯相军说。

  无土栽培西红柿并非双王城的唯一高效农业和富民产业。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霜雪大米、富硒西瓜、卧铺小米、牛头镇小菠菜等不胜枚举,每项产业都诞生了一批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让双王城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圆了致富梦想。今年以来,双王城申请区域公共品牌,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进一步强村富民。

  打消创业者的焦虑

  位于寇家坞五村前面的一片土地,由寿光亿润家庭农场流转经营,曾几何时,农场负责人王琦着急得不行:土地盐碱度太高,种啥啥不收,光投入不产出。正当他焦虑犯愁之际,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的干部送来了“及时雨”。

  

  亿润家庭农场水稻收割前的场景。(资料图)

  “国土所的负责同志主动上门,提醒我以尝试种水稻,上级有扶持政策。”王琦告诉记者,干部们送来了政策信息,让他看到了方向,还介绍自己前几年已经成功试种水稻的清水泊农场参加由知名专家授课的大讲堂,学习种植和管理要领,这些都坚定了自己开办家庭农场、种植水稻的信心。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他种植的水稻大获丰收,并且在水稻田里养殖鲫鱼,尝试“鱼稻共生”发展模式,收到显著成效。

  “我注册了‘霜雪王城’商标,下一步将扩大种植面积,走品牌化、规模化之路,以此回报党委政府对我的关怀和帮助。”王琦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托起老年人的幸福

  上午10点半,牛头镇六分村80多岁的马龙兰老人来到村里的康养中心,此时,热腾腾、香喷喷的午餐已经准备好了。“我现在午餐和晚餐都过来领,一顿饭一块钱,又便宜又好吃。”马龙兰笑呵呵地跟记者说。

  

  牛头镇六分村康养中心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分发午餐。

  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争当康养中心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近年来,双王城提出“全域康养”的奋斗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快推进,每年都有一批康养中心投入使用。今年重阳节当天,牛头镇村七个分村的康养中心同时启用,300多名80岁以上老人吃到暖心饭。

  

  康养中心提升了老年人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目前,双王城已建成康养中心16处,郭井子村、卧铺村等村庄的康养中心正在建设,近期投入使用。在那里,最幸福的是老年人,圣贤关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祈盼已然变成触手可及的盛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文图

责任编辑:聂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