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巧谏君主 以民为本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5-01-06 15:41:46

  

  晏婴绘像。

  《晏子春秋》

  晏婴十分注重民本思想,当齐景公作出轻贱人命、伤害黎民百姓从而有损君主仁德的事情时,晏婴会巧妙地劝谏景公,令他修改政令、收回错误的决定,从而令君主意识到,应该重视百姓疾苦、关心百姓的福祉。

  回答询问称踊贵 告诫景公勿滥刑

  在晏婴看来,民为贵,他经常劝谏齐景公爱民。齐景公到晏家时问晏婴:“你靠近市场,知道东西的贵贱吗?”这个时候景公滥施刑罚,市场上有不少卖踊(受过刖刑的人所用的假脚)的,晏婴就势回答:“踊贵而一般鞋子便宜。”景公听到这是影射自己滥施刖刑,感到脸红,为此减轻了严刑峻法,许多民众得到拯救。

  一次,景公到寒涂游玩,看到了腐烂的尸体,默然而不管不问。晏婴进谏:“先君桓公出游时,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食物,看到生病的人则给他钱财;派公差不使过于劳苦,不多敛财以损害百姓。所以先君将要出游时,百姓都高兴地请主君游览他们那里。如今主君游于寒涂,40里之内的百姓,钱财出尽了不足以供你赋敛,劳力出尽了不足以供你役使;民众饥寒冻饿,死尸不断,然而主君却不管不问,失去了做君主的道义。主君这么做,我担心齐国宗室的命运,而这正是给异姓篡政创造机会啊!”景公说:“是啊,作为国君忘掉下属,加重赋敛而不顾百姓,我的罪过很大。”于是下令掩埋死尸,向百姓发放粮食,40里之内的百姓一年内不出差役,景公3个月内不再出游。

  述说养马人三大“罪状” 点醒君王保留仁德

  景公有一匹心爱的马,有一天,马突然暴病而亡,养马人也不知是何缘故。

  齐景公得知后,十分伤心,同时也很生气,一定要派人将养马者肢解处死。晏婴此时侍立于旁,众臣见君王暴怒,也不知说什么好。听齐景公一声令下后,左右的侍卫便要去抓养马者。晏婴见了,马上站出来,示意侍卫暂且住手,便向齐景公问道:“君上,肢解人也须有个方法步骤,但不知古圣尧舜肢解人,是先从哪儿下手的啊?”正在恼怒的景公一听,大吃一惊,想尧舜是一代圣王,爱民如子,哪会肢解人?自己如今这样做,怕与圣贤背道而驰,反与桀纣为伍了。内心有所惭愧,便顺口说道:“从寡人开始不与暴君为伍。”侍卫们一听便退下了。

  虽收回肢解之令,可景公余怒未消,下令说:“免去肢解,将他交付牢狱,处以死刑吧。”晏婴听了,没再阻止,只是向景公作礼问道:“君王,此人真是罪大恶极,只可惜他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被处死,恐怕会死不瞑目。不如让微臣替君王将他的罪状一一说明,也叫他知道自己所犯之罪,然后再交狱吏执行,好让他死得甘心,您觉得可以吗?”齐景公一听,觉得晏婴的话也不错,便答应了。晏婴于是上前,当着众臣的面,开始数落养马的人:“你知不知道,你犯有三条大罪:第一条,君王让你养马,结果马暴毙了,等于你杀了马,应当判你死刑;第二条,死的马是君王最爱的马,应当判处死刑;第三条,君王因为一匹马就杀人,让全国百姓听说此事,必定会埋怨我君爱马胜于爱人;诸侯如果听说此事,必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但追究原因,只是由于你把君王的马养死了,最后竟让百姓生怨,兵力削弱于邻国,更应当判处死刑。现在交付狱吏,执行死刑吧。”齐景公听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条条都不足判养马者死刑,并由此也发现自己的过错,不由喟然长叹,对晏婴说:“先生您就开释他吧,无论如何,也不能因此伤了我的仁德啊。”

  阐述三种祸国行径

  提醒君主注意民生

  有一年,齐都临淄一连下了17天雨,景公却日夜饮酒作乐。晏婴再三请求向民众发放粮食赈灾但没有得到准许。晏婴就把自家粮食分给灾民,然后辞官走了。景公追上后说:“我有过错……请允许我拿出齐国的粮食、财物,送给百姓。”于是晏婴返回赈灾。景公也从自身以及身边的人开始,减少酒肉,缩减开支,撤去琴瑟钟鼓之乐。

  景公到寿宫游玩,看到一个背着柴草的老人面有饥色,景公慨叹:“让官吏供养他好了。”晏婴说:“我听说喜欢贤德之人而且怜悯不贤德之人,是保持国家的根本。现在请您派人寻找没人供养的年老体弱的人,没有家室的鳏夫、寡妇,根据实际情况供给他们粮食。”景公说:“好吧。”于是年老体弱的人都有了供养。

  有个人喝醉了酒,碰了一棵景公心爱的槐树,景公便要治他的罪。晏婴听说后向景公说:“我听说过,耗尽百姓财力以供自己的嗜好贪欲称之为‘暴’;崇尚好玩之物,使人畏之像惧怕国君一样,称之为‘逆’;刑杀无罪称之为‘贼’。这三种行为是国家的祸害。现在主君耗尽百姓财力,以求饮食的丰富、钟鼓之乐的繁盛、宫室亭台的壮观,这正是大的‘暴’行;崇尚玩好,悬挂爱护槐树的命令,乘车经过的必须疾驰,步行经过的必须疾走,这是最显明的‘逆’行;碰上槐树的治罪,损伤槐树的治死罪,刑杀不当,这正是侵犯百姓最厉害的‘贼’。”于是景公拔掉了悬挂命令的木柱,取消了损伤槐树治罪的法令,释放了因碰槐树被囚禁的人。

  晏婴在位时多次强调爱民,重视百姓疾苦。他通过与齐景公的对话,提醒君王要注意民生,强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即君王应关心百姓的福祉,这是晏婴民本思想的体现。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