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报业集团主办
  • 山东重点新闻网站
首页>> 时政要闻 文明办网 文明上网
闪耀文化荣光 彰显城市气质
——我市坚持文化为魂加速打造文化名市
来源:潍坊日报   2018-04-16 10:16:05
分享到:
 复制内容    

  □本报记者 潘来奎 孟祥风

  刘文研    

  暮春四月,潍坊喜事连连,第35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第八届中国画节、第十一届文展会接踵而至。海内外宾朋齐聚鸢都,不仅欣赏到如诗如画的美丽,也深刻感受到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文化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文化而名。文化彰显了一座城市昨天的辉煌,今天的繁荣,明天的希望。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进程中,我市坚持文化为魂,着力激发精神文化新动能,着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标定文化新坐标,再塑文化新辉煌。

  保护创新并行

  让文化活起来

  对于文化遗产来说,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

  打造文化名市,首先要把文化资源挖掘好、梳理好、整理好。去年以来,我市共整理挖掘特有文化资源480项,梳理编辑形成20万字的文化资料,确定了“九名”初选名单。寒亭杨家埠年画作坊、安丘庵上石坊等十余处文保单位完成修缮保护,坊子德日建筑群、昌邑姜泊民居群等十余处国省保单位修缮加快施工。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评选,审核单位82处。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我市还推进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研发更好的文创产品,真正让文化“活”起来。今年春节期间,一系列十笏园文化街区文创产品刚一亮相,便受到广大游客的热捧。这些文创产品包括涂鸦年画、郑板桥茶壶、鼠标垫、杯垫、抱枕、笏板书签、十笏印记等,其中不少商品都让人眼前一亮。以涂鸦年画为例,通过与潍县木版年画传承人张运祥合作,将传统的年画制作成给孩子们玩儿的手造年画,可以自由涂色,使小朋友们也能接触到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笏园文化街区文创产品负责人张新星表示,从2月16日庙会开始,每天都有3000多名观众来展区参观,大家对这次的文创产品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纷纷表示,以前的十笏园只能看,现在还能“带回家”,文创产品很有内涵而且实用。

  文化遗产一旦拂去历史的尘埃,融入现代生活,就会重新焕发生机。我市坚持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四个统筹协调”,继续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积极推进文物与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目前,我市形成十笏园文化街区和青州非遗产品展示中心两大省级创意集市主阵地,搭建文化创意产品体验、展示和消费平台。“在青州非遗文化产品展示区3100米的古街上,文化创意店铺有100多家,古街两侧古玩字画、博物馆、风筝店以及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特色小吃等传统文化元素完美地融入到景区中,让古街显得格外热闹,而传统文化也可以借景区传承下去。”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马爱娟说。

  满足群众需求

  让文化动起来

  文化繁荣发展,不能唱独角戏,只有扎根群众才能茁壮成长。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多元的文化生活,文化必须“动”起来。

  为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我市已连续举办两届市民文化节。人民广场、文化街区、社区大舞台上,传统秧歌、非遗展示、京剧……一场场展示、演出为市民带来文化的饕餮盛宴。    

  据了解,第二届市民文化节期间,共计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000余场,参与活动群众达50多万人次,真正成为了“市民的节日、百姓的舞台”。

  市民文化节是我市惠民文化活动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继续上档升级,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达到94%。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进一步深化,去年市图书馆年进馆人数突破120万人次,各级文化馆举办公益性培训班8000多课时,各级博物馆举办展示展览活动200多个,服务群众300多万人次。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更接地气,去年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7.4万多场,“一村一年一场戏”6000多场,对1983个农家书屋进行了图书更新。

  除了提供免费公共文化服务,我市还创新方式方法,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化消费中来。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通过十大特色板块支撑、线上线下联动消费、市县镇村协同推进,策划组织主题活动200多项,不仅满足了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消费群体的需要,而且把国粹京剧、历史名胜、非遗传习、图书电影、数字动漫等不同类别、不同年代的文化产品涵盖在内,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去年的文化惠民消费季给很多商家带来了新的生机,今年刚刚开始报名,已经有200余家文化产品供应商报名参加,比去年同期多了100多家。”市文广新局文化产业科孙晓飞说。

  打造节会品牌

  让文化聚起来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文化品牌就是激发城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的具体抓手。对于潍坊来说,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画节和文展会经多年培育发展,成为展现潍坊文化的一块块金字招牌,也是一张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潍坊国际风筝会自1984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4届,成为当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群众性风筝赛事。从2008年开始,我市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画节、十届文展会,节会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每届都有新突破,每年都有新亮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到“名”,中国画节和文展会助力我市文化产业正逐渐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为实现高效、高质的文化供给不断提供全新的需求。

  国际化程度高是今年风筝会的一大亮点。本届风筝会的43项活动有13项有国外或境外嘉宾参与。其中,世界风筝锦标赛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多支风筝队报名参加,半程马拉松和武术邀请赛都有世界著名运动员参加,来自5个国家的5支民间艺术队举行国际民间艺术交流巡演。今年的中国画节展区,将紧扣时代主题,在保持其公益性的基础上,强调学术性、专业性和引领性,彰显“走进新时代 翰墨颂中华”的主题思想,通过五大各具特色的展区,展出8000余幅精品画作,借以全面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

  今年文展会民间艺术博览会展区则突出“高”“大”“全”的特点。展出层次“高”,本届民间艺术博览会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为主办单位,且中国民间文艺界最高奖“山花奖”在潍坊评选,使整个展会档次提升为国家级别;整体设计风格“大”气,整个展区布局充分体现了民间、民俗、民艺的特色;参展地区多、门类“全”,展会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50多个艺术门类的民间艺术家参展。一带一路精品展,将集中展示来自欧洲地中海沿岸及非洲、亚洲近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旅游、艺术品、家居用品、饮食、特色文化用品等。

  让潍坊拥抱世界,让世界了解潍坊。风筝会、中国画节和文展会开启了文化交流之窗,搭建合作平台,展示产业魅力,让潍坊的文化之名“羽化成蝶”,也为文化名市建设开启了更为高远的未来。 

  讲好潍坊故事

  让文化走出去

  好酒也怕巷子深,文化何尝不是如此。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其开放性和交往性,任何封闭的文化都会因吸收不到更多的营养、感受不到更多的压力和竞争,而逐渐丧失活力与动力。

  核雕是潍坊传统文化的代表,但以前多是在本地小圈子里交流,孤芳自赏。近年来,潍坊核雕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3月18日,潍坊核雕艺术全国巡展在深圳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成功举办,社会反响热烈,中宣部、省文化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6月10日,“天工核雕·匠心百年”潍坊核雕艺术全国巡展在成都市国际非遗博览园五洲情馆亮相;同年9月份,潍坊核雕晋京展出又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在北京恭王府展出时,潍坊核雕受到很多市民的喜爱,原定半个月的展期最后拖成了一个半月。”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市在文化展览、书画、影视、戏剧等领域,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开始“走出去”,以各自的方式讲述潍坊故事,弘扬潍坊文化,成为外界了解潍坊的窗口。

  今年1月31日,由潍坊艺术剧院倾情打造的大型新编历史吕剧《板桥县令》在潍洲剧场迎来首演,并顺利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验收。“刚刚通过验收的《板桥县令》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它充分挖掘和创造喜剧表演的艺术手段和技巧,借古喻今,用吕剧的艺术形式诉说‘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声,受到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潍坊艺术剧院总经理尹文军说,“首演当天整个剧场座无虚席,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巡演,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吕剧、了解潍坊。”

  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这是文化名市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繁荣潍坊文化的必然选择。今年,我市将继续推动文化开放发展,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设计包装潍坊特色优势文化项目,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办好北京恭王府博物馆潍水文化大展,策划办好红木嵌银、潍坊年画项目全国巡展等重大文化活动,讲好潍坊故事,传播潍坊好声音。



关心潍坊大事小情,就关注潍坊新闻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fnews001)!
     复制内容 责任编辑:   聂毓
 相关新闻  

微信:潍坊新闻网 微信:潍坊生活通 新浪官方微博 腾讯官方微博 微信:潍坊移动